1
当前位置: 首页> 工作动态> 正文>

特色培育 守正创新:2025年校级网络文化工作室成功立项(四)

2025年01月19日 09:28  点击:[]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鼓励师生参与学校网络文化建设,提升网络文明素养,不断拓展网络育人的空间和阵地,推动我校网络育人工作提质增效,党委宣传部和网络思政中心共同启动了本年度校级网络文化工作室的培育立项工作。根据《关于开展陕西科技大学2025年度网络文化工作室立项申报工作的通知》,经个人(单位)申报、中心审核、现场答辩、专家评审等环节,最终有46个工作室成功立项。其中,五星工作室10项,四星工作室18项,三星工作室18项。

“运动潮声”网络文化工作室

(四星工作室 综合类 体育部)

“运动潮声”网络文化工作室旨在培养学生“坚定信念、坚韧不拔、甘于奉献、艰苦奋斗”的精神意志,着力提升学生自我健康教育、主动运动意识、自我体育服务的能力,促进学生种好“四田”——认知田、健康田、习惯田、实践田,进而四位一体全面发展。工作室立足体育学科,多载体、多角度找寻育人契机,共推出体育知识科普、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指南、大学生健康运动和急救及挖掘科大体育人典型四个专栏。工作室以音频、网文、短视频、摄影作品形式定期推送优质特色的体育作品,从大学生视角切入,聚焦学生之需、紧跟网络发展趋势,用当代大学生喜欢的话语体系建构体育内容,凝练体育特色,让大学生“读得懂、看得见、走得近”。

“艺心坊”网络文化工作室

(三星工作室 综合类 设计与艺术学院)

“艺心坊”网络文化工作室成员包含学校心理中心教师、学院心理专项辅导员,以及大一、大二、大三骨干班心委,其所学专业包含播音与主持、广播电视编导、视觉传达、设计学、语言学等。工作室依托成员特点与优势,通过大学生喜闻乐见微视频、微漫画、微音频等形式,开展“微”主题心理健康教育。同时,工作室借助骨干成员均为班级心理委员的身份,依托微信号“洞听”与每周心理晴雨表了解学生心理动态,及时掌握学生所疑所惑,通过“艺心坊”网络文化工作室逐渐形成一个形式多元、知名度高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普及服务平台。

“sust石榴云”网络文化工作室

(三星工作室 综合类 经济与管理学院)

“SUST石榴云”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充分发挥辅导员与榜样学生力量的优势和作用,通过网络平台线上线下进行“五个认同”与“三个离不开”教育、法制教育、民族团结教育相结合,引导和帮助少数民族大学生融入学校大家庭。工作室充分发挥少数民族文化特色优势,紧密围绕学校中心工作,聚焦师生需求,在价值引领、校园文化、学风建设、学生日常事务管理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等多个方面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网络文化活动,促进各民族间的交往、交流、交融,互敬互爱,共同进步。

“初稿”网络文化工作室

(三星工作室 摄影作品类 设计与艺术学院)

“初稿”工作室由设计与艺术学院副院长贺雪梅教授任指导教师,工业设计教研室刘凡老师任负责人,团队主要由硕士和博士研究生组成,依托学院研究生会,主要搭建具有“艺+工”融合的多学科交叉化学术背景且紧密协作的创作系统。团队以“创新驱动·数聚三秦”为核心理念,秉承设计与艺术学院“为西部而设计·以融合促创新”的方针,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积极参加各类赛事,保持输出优秀的网络文化作品。工作室致力于打造一个以网络文化为核心的创作与传播平台,围绕“审美积累”“记录研究生日常”“设计分享”三个主题,促进研究生群体在数字文化时代的参与与表达。

“书强辅导员”网络文化工作室

(三星工作室 网文类 机电工程学院)

“书强辅导员”网络文化工作室牢牢把握“培养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的时代育人主题,充分利用“书强老师”“日向雏田”微信公众号、B站、抖音等新媒体平台,将信念教育、励志教育、实践教育和挫折教育融入网络思政中,促进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敢于担当作为、能够吃苦耐劳、勇于砥砺奋斗。聚焦视频疏解情绪、音频启迪智慧、网文解疑释惑、宣讲赋能成长,打造“影音文宣”一体化的网络思政内容供给体系,引导大学生坚定信念、明辨是非。同时,依托“影音文宣”内容输出引发情感共鸣,以网络社群了解学生反馈及需求开展线上谈心,引导学生规划大学生活、积极担当作为,构建“网络引导+谈心指导+学业辅导”的思政育人闭环,有效提高育人实效性。

“秦音雅言”网络文化工作室

(三星工作室 综合类 设计与艺术学院)

“秦音雅言”网络文化工作室旨在营造有制度、有态度、有温度的创作氛围,结合年度网络文化相关活动和不同时期网络热点,提高创作热情和作品质量。工作室从输出创新型网络文化成果出发,结合语言文字工作,积极开展一系列“作品+、赛事+、推广+”的模式,拓展网络文化和语言文字工作的新方向。工作室充分挖掘设计与艺术学院(丝路文化与传播学院)传媒专业口语传播、影视创作等优势,整合内外资源,努力打造专业化、可视化、多元化创作平台。

“幸福E+”网络文化工作室

(三星工作室 综合类 学工部)

“幸福E+”网络文化工作室以向大学校园注入“幸福两翼”为建设理念,双“E”的含义为“参与(Engagement)”及“环境(Environment)”,“+”的含义则是中介互联网因素。工作室在积极心理学理论指导下,利用新媒体平台,开发个体心理潜能,为学生构建全方位立体化的幸福心理教育新环境。同时,持续推进“1314”模式下的幸福心理教育校园建设新路径,引导学生形成“学幸福、知幸福、懂幸福、会幸福”的幸福价值理念,采用多种网络形式开展幸福心理学教育,挖掘学生自身的积极能量,增强大学生处理压力和问题的能力,提高大学生的幸福感和心理健康水平,进而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新易”网络文化工作室

(三星工作室 摄影作品、短视频类 文化与教育学院)

“新易”网络文化工作室以辅导员+网络思政核心团队成员为队伍组成,以提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水平、培养应用型人才为重点,是拥有优秀团队骨干、配备优质影视设备,集摄影、后期剪辑、各平台运营为一体的综合性新媒体工作团队。工作室由文字编辑部、图文编辑部、责任编辑部、易班联络部组成,围绕在教育中推进学生“体育”和“美育”建设的核心理念,通过微信公众号、易班、抖音、哔哩哔哩等平台,形成多领域、多渠道、多传播的生产团队,打造传播内容与优秀文化、创新表达、网络渠道融合的网络思政优质内容。

“遇见心灯”网络文化工作室

(三星工作室 综合类 机电工程学院)

“遇见心灯”网络文化工作室以“点亮学生理想的心灯、照亮学生成长的道路”为建设目标,坚持“立足平台、面向学院、辐射全校”的建设原则,重视新时代大学生的实际需求、接受习惯、心理特点等主体性特点,通过创作“微课堂、微访谈、微答疑”等富有时代特色和青春感召力的网络文化作品,创新育人场景引领思想,组织多方参与分享经验,贴近学生实际进行答疑,占领“微”领地,凝聚正能量,增强高校思政育人的时代感和吸引力。

校级网络文化工作室由党委宣传部、网络思政中心以及学院(部门)共同建设培育,每年配备相应的经费支持,聚焦师生网络文化需求,围绕主流价值与主流文化传播、学生教育管理服务、青春正能量传播、校园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应用产品研发等方面,结合学校历史沿革、学科优势、专业特色、实践成果等,创作推介适合网络传播的音频、短视频、网络文章、微电影等网络文化产品,打造学校网络文化品牌,增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吸引力和实效性,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形成了网络育人的有效合力。

下一条:特色培育 守正创新:2025年校级网络文化工作室成功立项(三)